您的位置:首页>栏目首页 > 前景 >

北京有位食品安全“福尔摩斯”!屡破食物中毒奇案

2023-08-16 04:34:37    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市疾控中心中心实验室,多台液相色谱质谱检测仪正在运转。小小一管提取液体样本放入机器,不一会儿,高低起伏的曲线就出现在显示屏上。


(相关资料图)

北京市疾控中心中心实验室主任邵兵

“这是色谱图和质谱图,是化学物质的‘指纹’信息。通过他们,可以揪出有毒化学物质的‘身份’!”正在忙碌的中心实验室主任邵兵抬起头,向记者介绍他刚刚牵头完成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成果。

“每年我们都会收到许多疑难的中毒案件求助,送来的样本除了食品,还有血液、尿液、呕吐物,甚至尸检样本。”邵兵说,市疾控中心中心实验室从来都是随来随检,力求快速确定中毒物质,为患者救治赢得时间,助力疑难案件侦破。

然而,目前全世界发现的化学物质超过1亿种。“一对一分析、检测每种化学物质是不可能实现的。”面对时常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中毒事件,邵兵想出了用现象反推本质的办法,并“脑洞大开”地开发出一套中毒诊断溯源技术的组合拳。

邵兵打开电脑,向记者展示了他牵头研发的基于中毒症状的食物中毒筛查平台。只要输入中毒症状,平台就会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筛查出“候选”中毒物质,再利用“化学危害因子非定向筛查技术”进行实验室检测,进行最终“确诊”。“两项技术连用,可将传统食物中毒的单个样品分析时间,从几天甚至数月缩短到30分钟。”

几年来,这套组合拳,在食物中毒领域屡破奇案。

2020年11月27日,山西省定襄县疾控中心打来求助电话:一家三口前一天在家中就餐先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症状,其中1人死亡。但医生和疾控工作人员一时无法辨别患者到底吃了哪种“毒物”,只能初步怀疑是木耳中毒。

邵兵团队经对患者中毒症状检索,并对呕吐物、血液及当天食用的木耳、马铃薯、芹菜、胡萝卜等食物进行检验和筛查,排除了米酵菌酸和蜡样芽胞杆菌呕吐毒素,最终确定患者是龙葵碱中毒。原来真凶是发了芽含毒素的马铃薯。经医院及时对症施治,另外2名患者很快脱险。

为了将平台推广到更多需要它的地方,团队攻克了异源质谱数据不兼容的问题,将数据和平台共享给全国各地的急诊、疾控、农业、市场监管等部门。在2020年石家庄藁城莨菪碱中毒事件、2022年江苏焦屑中毒事件等多起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置中,这项技术都帮了大忙。市疾控中心中心实验室也被认定为食物中毒诊断溯源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21年出台的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建立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制度提上日程。当年3月,市疾控系统4名专家获聘市级首席公共卫生专家。作为食品安全领域的首席专家,邵兵位列其中。

现在,邵兵还在系统研究新化学危害物治理。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拿出一份居民膳食需优先控制的新化学物危害清单,除了当好“福尔摩斯”,更要当好食品安全的“守门人”。

关键词:

相关阅读